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倫敦的公園

你兩條契弟究竟仲有無睇呢度?=.=

好快d嘔野出來,得我一個打好悶。


倫敦的市中心,有大大的公園。


一個理想的公園,該是甚麼樣子呢?倫敦的公園,沒有「康樂設施」,只有長年濕潤的草地,河流,池塘,大樹,白鴿,鴨,松鼠……公園,就是使人輕鬆走路的地方。沒有時刻變幻的風物,沒有忽然從你後面響號的汽車,沒有左繞右拐使你迷路的散步徑,沒有不准這樣不准那樣的告示牌。


在市中心的公園,最好視野開闊;可以看到藍天,不是一小塊,而是一片的天空。高樓不入目,可以暫時忘卻煩擾紛亂的俗事。公園,不宜在地下,以其積聚陰鬱之氣;也不宜高出地面很多,以其有礙行動不便的老弱。九龍公園就是一個徹底失敗的公園。在彌敦道進去,要爬樓梯,而且入口相隔甚遠。有時興起想去,卻不見入口。在另外的入口,要走斜路,亦不便。進得公園,已消去三分心情、三分體力。逛公園不是運動,要經過樓梯才到達的公園,與穿過商場才到得的大學一般荒謬。而且公園四周盡是高樓,空氣不流動,眼界不寬廣,難道想大家堆在泳池旁看三點式美女曬太陽?香港天氣潮濕,進公園消不了暑,更添燥熱,不去也罷。


交通方便也重要。城市人生活緊迫,有時兩檔節目間,空出一時三刻,若有公園在附近,散步、小睡,甚或讀兩頁書,也是好的。別以為在市中心的公園,一定四通八達。我小時候到過動植物公園,現在已經忘了路,只知它在往半山途中。香港公園的設計奇怪,亦不遑多讓,入口都不光明正大,鬼祟地開在某角落。倫敦的hyde park、green park都有地鐵直達,regent's park附近亦三幾個地鐵站。當然香港公園在山上,建地鐵站較難,而且現在經金鐘站、太古廣場亦可到。若要深究為甚麼公園要建在山上,不可以在平易近人的地面,大概是因為香港「寸金尺土」,公園無經濟價值,有已經偷笑,還要交通便利?別得寸進尺吧。而如果要深究為甚麼這種經濟價值論深入民心,實在我也不知道答案。畢竟小學生班際旅行之外,誰閒來無事會想去動植物公園?而如果要深究為甚麼無人想去公園……


這不只是經濟、文化的問題,更是健康的問題啊。小學時,好像有讀到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呼出氧氣,吸引二氧化碳。新鮮的氧氣使人精神爽利。現在是不是有一種叫氧氣吧的東西?提供清純的氧氣,提神、消除疲勞?為甚麼要付錢買一些我們本可輕鬆享用的東西呢?人類真奇怪,為了賺更多的錢,消滅了一些東西,然後用賺到的錢,買回那些東西……不明白。


至於為甚麼香港的公園,禁這禁那,樂此不疲呢?希望不是因為「中國人是要管的」,也不是因為香港人沒公德心(究竟甚麼是公德心,我到現在都不太明白。邵家臻寫過一篇文章,淺論公德和在公眾地方的私德的分別,可以看看);我傾向相信,是因為政府不想負責。把甚麼東西都禁止,都先警告,意外發生時便可以事不關己。當然,寫下來的條文,可以不執行,那便不擾民。但制訂太多不執行,或實際上執行不了的法律,後果是市民不再遵守法律。例如禁止攜帶攝錄器材進入戲院,這法例根本沒人執行。事實上也執行不了,現在的手機都可以攝錄;嚴格執行的話,有多擾民可想而知。這種對法律不在乎的態度,很容易擴散至其他法例。於是法律的基礎、以至社會運行的規則,便不再是法律條文本身,而是市民個人對法律的詮釋。這詮釋包括遵守甚麼法律、遵守到哪一個地步。這情況的危險,在於每人對法律的看法不一,於是法律便不再是遊戲規則。輕者有其他所謂潛規則出現,重者社會將會嚴重失序。當然,現時社會上的「秩序」,那弱肉強食、金錢至上的「定律」,非我所欲。但我不同意自行詮釋法律,可以改變那狀況。可能在曙光出現前,我們已淹沒在另一些無以名狀的秩序裡。


忽然想起以前和R討論後的共識:如果殺人不犯法,我們應該會一日殺幾人,或者一日被殺幾次。


倫敦的公園,就是倫敦三好之三。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3

今天來說說work & labour。
為functionalist的學者來說,特別是始創人durkheim,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的division of labour。
你肚餓落街食野、搭車的司機、賣菜的嬸嬸、學校的老師...
所有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他們的工作都是社會的一個元素。
對durkheim來說,現代社會(指工業革命後的社會,記著,整個社會學基本上就是在回應工業革命的!!)
跟傳統社會最大的分別就是,傳統社會是建基於mechanical solidarity,
在這種solidarity底下,人同人是因為相似、相近而走在一起,形成社群。
例如以前的族群,可能就是一群有共同信仰、血緣相近的人組成的。
現代社會則相反,social bond is built upon differences. In modern society, we have organic solidarity.
We are tied to each other because we cannot take care of all aspects of our life.
inter-dependen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modern life.
這個就是功能學派的講法。

為marxian學者來說,work & labour就是capitalist exploit worker的方法。
在work & labour裡,worker要面對alienation的過程。那四種alienation,上次好似說過了啊~
alienation其中一個原因是,在現代社會有大量的mechan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所以人的付出就少了,工作跟人的生活越來越沒有關係。
有一個說法是,甚麼是真正的工作呢?就是:
people do what they want to do at work, and do what they have to do at leisure.
但現在的情況是:
people do what they HAVE to do at work (which means they do not enjoy it), and do what they want to do at leisure (just relax, relax, shopping, shopping)...
就是這樣了~

好,然後說gender~~
承接著division of labour這概念,我們在社會裡也看到一個division of labour between home and work.
一般來說,我們自小接受到的socialization都告訴我們,men are responsible for work, and women are responsible for home.
But why is this???
Also, there're certain kinds of division of labour among occupations.
e.g. Women for secretary, teachers; men for construction workers, cook, etc.
好,為甚麼會有這個情況呢..
啊,先回頭說說gender and sex的difference
sex is inborn, you're born to be a boy/girl
BUT FOR GENDER, it has to be made and re-made constantly...and there're many kinds of gender
e.g. 女人形、男人婆、淑女、紳士、君子、波牛、姣婆....all these images related to sexual difference can be seen as a gender..

symbolic interactionism學派認為,所有gender roles are culturally produced
e.g. Women usually take care of the home, the housework, NOT because of 女人就係做呢d野架啦,生出黎要持家有道,etc...
NONONO!!! they're culturally produced views about women...
the consequences are that men's interests are preserved.
Women sometimes have two works (housework + occupation), while men often have one only
Moreover, within the home, men are usually in charge of the money.
Women have to do the housework, but they do not really have much power at home.

Of course, in recent years, we see more and more women working,
but for some Marxian workers, this may only reflect a deeper degree of exploitation.
If the nature of work does not change, and if women are ill-treated, then we cannot call this is a kind of liberation of the women from h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or work of similar nature, women are paid very less than men!!
So we see there're inequality of gender in the workplace and at home...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2

今天我們來談談social structure!
social structure就是一個社會的結構。結構裡有不同的等級,這些等級就叫class。
繼續沿用果三個學派去分析class吧。
首先係functionalist,為佢地來講,你一出世就係born into a social class,因為你既父母既社會地位,或多或少就缺定左你既社會地位。
functionalist認為,社會中不同的階層存在,係有意義的。因為社會需要呢一種inequality,同時灌輸俾社會入面既人一個訊息,就係呢一種inequality係必需的。
所以我地會諗:如果掃街同做醫生都賺咁多錢,仲邊有人會去辛苦讀咁多書做醫生呢?無左醫生既話,呢個社會既order就會亂。
呢一種諗法聽落好合理,但其實係社會化過程既一部分,係socialization過程裡,我地internalize and legitimize 呢一種想法。
所以exploitation、inequality睇落都有存在的價值。但現今好多人批評呢一個學派的,覺得佢地既學說,係合理化左對勞工、一般worker的不合理對待。

然後就係Marxian了。Marx對class的研究很深入。Marx將class主要分為bourgeois class 資產階級 同埋 working class。
點樣去分呢兩個class呢?就係bourgeois class擁有means of production生產的方法,例如機器、勞動力、資本。
bourgeois class靠 exploitation剝削 去獲取大量的利潤,令到兩個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Marx認為,係capitalist的生產制度下,工人會面對alienation的問題。alienation係解異化,指人唔可以代入某種社會場景或關係裡面。
alienation包括四種:from product (workers produce the product but they don't have the money to buy it..think of the waiter who serves in high class restaurant,
they sell you the expensive food, but their salary can't afford them)
第二種, from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itself (workers don't ne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they're just machines...think of the staff in japanese restaurant...
每次打招呼都係232孖4...XDD not sincere at all)
第三種, from human potential, (because labour has become a simple and mechanical task, you can't realized your potential in the job)
第四種, from fellow workers (everyone has to work independently, and at the same time, isolatedly. you don't have chanc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marx認為,capitalism終將過去,之後會出現一個classless的世界,不再有exploitation情況出現。

第三個學派,weberian。
Weber對class的睇法唔止從經濟入手,加入了一點點文化的因素。他認為,
社會分層social stratification,有好多個dimension,可以從經濟,亦可以從其他條件來分類,例如教育程度、品味..
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social status,這個status是可以靠後天改變的,例如你讀多d書、學多樣樂器,可以提升你的social status。
換言之,social status depends on some virtues that you acquire throughout your social life. it's about honour, i.e. how other people view you
class係先天定的, ascribed; status係後天達到的,achieved。
做social stratification的分析時,兩個都要睇,不然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當然,class can affect status, for example, a more wealthy family can of course afford more cultural activities, which can improve status, for its children~
weber 跟marx最大的分別是,他加入了個人的元素。class is not only determined objectively by your amount of wealth, but is also determined SUBJECTIVELY by how others look at you, how others develop a relation to you, and how you view yourself in society!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1

呢d係之前幫女朋友溫書時吹水打出來的...
可能對大家分析時事/任何事都有幫助...唔明既話即管問,因為好多複雜既野我省略左...

一般來說,要將sociology睇成一門科學,首先要承認的就是social fact的存在。
所謂social fact,就是一個既定的社會事實,人類係生活在其背景之下的。
it's the background of human actions. it's external to human beings.
it comes from human beings. But once they become a valid social fact, they appear AS IF they have their own life,
and then they will have impacts upon human beings.
如果無social fact,社會學就唔可以成為一門科學,因為無左研究既對象。
同時,在social fact之外,就係pattern of collective behaviour。
有一些人類的行為,係集體的,佢既原因、來源係集體的,表現出來既時候亦係透過一個群組。
例如family, school, church, peer group,都係一個群體,群體裡面既人當然唔係倒模咁一樣。
但係!佢地有一些表現係會相似的,而個原因就係佢地果個group。

社會學,因為係科學,所以要係value-free的。
所謂value-free,就係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加入去。
例如一個社會學家,佢唔會話homosexual marriage should not be legalized。
就算佢自己好唔鐘意同性戀,佢身為社會學家時,都唔可以咁講。
佢只可以去研究,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後,對社會有乜野影響。
例如現行既法例要點樣去修改,教育方面點配合..諸如此類。
所有社會學既推論,都要經過觀察、實驗去驗證,否則只是猜想,不是有效的conclusion。

但係同一個問題,不同既社會學家有他們的取態。
sociology裡面,最大既三個學派,就係functionalist, marxian, interpretive。
首先係functionalist,佢既代表人物係emile durkheim。
佢既睇法係,研究一個social fact時,會注意佢既功能。
例如religion,佢既social functions係團結一個group,transmission of a certain set of values,等等。
又例如賭博,佢既social functions係release pressure, provide entertainment, provide topics for chat (social lubricant XDD)...
但記住,呢一派既學者,無話呢d functions一定係好的,亦無話因為有呢d functions,所以某d野應該存在。
無咁講過!!
佢地只係話,呢d野有咁咁咁既功能,而已。

marxian,或者叫social conflict perspective,代表人物當然係karl marx吧。偶像的說~~
為marx來說,整個社會可以分做兩部分:base and superstructure
base=economic relations, e.g. who owns properties? who owns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e. machines, labour, capital)?
superstructure=legal system, family, education, religion, ideology, culture...
marx認為,superstructure係建基於base的,一個社會既base係點,就決定左佢係superstructure會點。
而係我地現今呢個capitalist的社會裡,所有的culture都係為延續呢個不公平的制度而存在的。
所以例如電視劇,佢既作用就係entertainment、提供輕鬆不用腦的消遣,等大家睇完劇,第二日又高高興興咁返工,
繼續被剝削。
要解決呢個問題,就一定要change economic relations (change the base), reallocate the properties, re-define a new set of economic relations

第三種,interpretive,代表人物係max weber,所以有時亦叫weberian sociology
呢一種學派,重視既係understanding。
例如weber去研究capitalism的起源時,發現一開始d人唔係想狂賺錢的。
佢地,特別係protestant教徒,因為驚死左之後唔可以上天堂,they're afraid that they're not chosen by god
所以努力在現世表現自己,they try to show their worth by secular means, i.e. accumulate capital and delay enjoyment
努力工作,不享樂,就是現今西方資本主義的起源。
weber強調我地唔可以單看兩件事物的先後、關係去判斷他們的因果,而要去了解human actor的想法。
所以例如電視,我地唔可以就咁話電視劇有乜功能,亦唔可以話電視劇係助長資本主義繼續既麻醉藥,
weberian既做法,係去了解睇電視既人諗乜野,佢地點樣make sense of watching TV as a cultural action。
十個人睇宮心計,可能有十個理由,weber就想去了解佢地既理由,然後慢慢step by step, bit by bit to construct a picture of society
呢一派有少少係著重describe more than explain,但唔可以話佢唔explain,只係方法不同而已..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從Fr. Naylor看華仁教育到人性(上)

Fr. Naylor看華仁教育到人性(上)

回頭重新審視自己五年的華仁生活,的確有很多事情是當時想不到的。那時常常聽說華仁的教學有多麼的特別,但當時完全感受不到,還在想如果當時沒有靠父親的關係而入了華仁的話,自己可能會快樂點,甚至還幻想可以交到個女朋友甚麼的。當然最後我入了華仁,渡過了我十一年男校的生活,交到一班很好的同學,最好的朋友都是在華仁裏認識的。而最後大部份的華仁同學上了大學之後都交到女朋友,其實都只是在那個滿是男生的環境之下作出無聊的幻想,最大損失可能是沒有機會「衰十一」吧。華仁給我們的成長,可能真的要現在才明白吧。

Facebook看到有同學分享n年前關於Fr. Naylor的鏗鏘集,聽到Fr. Naylor要我們互相交換功課來改的時候,他很從容地說人性的一個真理。人從來都喜歡批評別人,卻不會去看或抗拒去面對自己。香港既傳媒最清楚就係呢個道理,其中既表表者當然係壹傳媒啦,黎智英就係靠香港人最喜歡就係茶餘飯後去八卦一下,用自己既眼光去批評各藝人的所作所為,為她們制造話題而又好像下意識地感到自己的地位題升了。正如黃子華所說,如果要將呢個社會既人都變做一個仆街,只要將道德指數題升,咁就可以制造出一大班既仆街,而黎生最大既成就,就係佢成功將香港既道德指數升到一個最高點,而佢就係靠呢樣野來成為一個億萬富豪的。當然我唔係憎人富貴厭人窮,但壹傳媒既行為就像一間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一樣,為了利益而導致氣候暖化惡化一樣。為了利益,而將香港社會既傳媒都變成三姑六婆既最愛。當然台灣既壹週刊更加是十八禁,內容更更更露骨,露點更是平常事。

引用梁文道的一篇專欄: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thread-828876-1-1.html

(無線的電視劇集)不單是大家最喜歡的電視劇主題,還是我們認知社會諸種事物的敘述結構。不管出了什麼事,只要套上這套敘述結構,一試就靈,然後大家便可以大發議論,不只滿足了村民窺私的心理,還能再次確認我們堅信不疑的傳統倫理信條。

正好梁文道就甘乃威事件而發的一個專欄正好可以拿來引用一下,他正好說出香港的一種倫理文化是一種TV base的家庭倫理,我們從小開始就由電視機去認識世界,由雜誌去學習社會倫理。但是香港的雜誌是沒有八卦雜誌以外的,正正因此香港的女孩子都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港女,即使價值觀不是一個港女但都一定對八卦事情很有興趣。

而人性就是喜歡去指指點點,去評論人去批評別人的不是,更甚者會用金錢去量度一個人的成就,有錢就是威,就是高人一等,這也是一個十分「中國」的觀點(價值觀)

下半篇寫作中....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Ignorance is not bad.

這個社會的黑暗面,其實不是隱藏起來,真正隱藏起來的,是用以觀察這些狀況的工具、觀點。社會學可說是工具之一吧。我小學時父親也不准我看龍珠,獎門人也因為無聊而不准看,蠟筆小新已是極限。但現在他會和我們一起看獎門人,一起笑。我們自己也會找龍珠來看。這說明了甚麼?就是,好野是禁不住的。其實我頗感謝父親這種過濾教學法,當然六四那種過濾是另一回事。但如果時下的青年對六四的好奇,像我當年對龍珠那樣,那麼根本就不用擔心那段歴史會被忘掉。但問題是:一,現在的小朋友的好奇心在哪裡?二,六四是不是一件我們要認識的事件?其實禁與被禁之間有一個辯證的關係,就是說,你覺得一樣野重要,你才會去禁它;所以當你禁一件事時,其實你是承認了它重要。此所以大陸近年已經開始放棄這套(當然還有禁,但更高級的在後頭)。更高級的是,用其他歴史/發展去掩蓋這段歴史,甚至希望從而改變人們對這段歴史的觀點(此所以有特首的「鎮壓換來經濟發展所以值得」的論調)。我不想說這些做法是對還是錯,我只可以分析,事情就是這樣運作的。要注意,六四鎮壓是錯的,但怎樣處理大家對鎮壓的意見,是另一回事。不可以說六四鎮壓不對,所以把李鵬鄧小平鞭屍就一定對。讀得書越多越不想做判斷,這是可悲的,但無辦法。


所以你說無知是不是福。從個人來說,是。讀咁多書有乜野用?這個問題不獨我問。我同學,最後畢業時gpa3.9,他都問。我真係不懂答。從國家管治來說,國民無知,政府方便做野,但果個地方會變成點,不知道。

無知是福?

最近因為很閒,所以有很多時間去看其他blog,也有時間去好好思考一下我們所生存的這一個社會。當然也因為看了zegiest 1,2所以更加令我認識到這個社會黑暗面的可怕,其實有很多事都被隱藏起來,為的是令到社會得以平衡。真相往往是連你想也沒有想過的,社會階層的鴻溝比我想像中堅固許多。政府往往希望將人民變得無知,好等管治變得簡單,這個情況其實在家庭也有發生。


當然你可以說無知是福,很多事你不知道會比較好。但你憑什麼來判斷我應否知道,比如說我媽一直以來都覺得我年紀小,很多事都不應該知道,比如說我uncle離婚,她覺得我年紀小,所以不告訴我知。我公公危險期,她不告訴我,讓我不能見到他最後一面。到現在她入了醫院,也不告訴我,說怕我擔心。你不想我擔心那我怎樣關心你?這些還只是家庭內的事,從小開始作為一個老師的她就會用她的標準去量度我成長年紀可以接觸的事,比如說小學時不能看龍珠,因為暴力。六四不說明是什麼事,因為我年紀小。性?更加是一點都不告訴你,所以我到小五還以為女人是有oo者的。這可能係因為我冇睇姊妹同yes啦。

那麼這是幸福的嗎?你可以說在我還小的時候還好,人一大了就發覺其實在童年時少了一點回憶,什至發覺有些價值觀是被扭曲了的。